7月9日,我国商务部发布了一则公告,宣布将8家台湾地区的实体纳入出口管制名单,并明令禁止向这些实体出口两用物项,同时要求立即停止所有相关出口行为。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观察到,这些被列入名单的企业均与台湾地区的关键军工研发制造领域相关,包括航空、导弹、舰艇及潜艇等多个重要领域。在同《环球时报》记者的对话中,专家指出,商务部的这一举措传递出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:我国将对赖清德当局“以武谋独”的举动进行坚决的反制,并对那些支持、协助其“以武谋独”行为的实体机构采取必要的措施。
商务部官网截图显示,此次受制裁的8家台企均与台军工项目相关
依据商务部发布的公告,受制裁的8家台企包括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、经纬航太科技公司、中山科学研究院、仲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国际造船股份有限公司、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、龙德造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、攻卫股份有限公司。《环球时报》记者经过梳理发现,这些企业均涉及台军工项目,被视为赖清德当局“倚外谋独”“以武谋独”的“帮凶”。
具体来看,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武器型号包括台空军“经国号”战斗机、“勇鹰”高级教练机等台自研战机,并参与台军购买的美制F-16战斗机的维护与升级。随着无人机在现代军事冲突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,汉翔航空目前还承担着台军无人机项目的研发,是台湾“卓越无人机海外商机联盟”的核心成员,旨在通过资源整合、技术合作与产业联盟机制,提升台湾无人机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。
经纬航太科技公司专注于无人机研发。公司负责人罗正方曾公开表示,其目标是研发出100%台湾制造的军用无人机,以减少对大陆厂家零部件的依赖,增强台湾的“不对称作战”能力。目前,该公司已向台防务部门交付海军监侦型无人机与陆军微型无人机。
中山科学研究院是台军武器装备研发的主要机构,目前台军装备的“天弓”防空导弹、“天剑”系列导弹、“雄风”系列反舰导弹、“雷霆2000”火箭炮系统均为该机构研发。目前,该机构还在从事台军反装甲武器系统以及无人装备的研发。
“中山科学研究院”生产的无人机(资料图)
台湾的仲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无人机研发,目前正参与台湾防务部门的“军用商规无人机计划”,并成功研发了被称为“台版弹簧刀”的“飞鱼”自杀式无人机。
国际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是台湾海军装备的关键承包商,负责研发了“玉山号”两栖船坞运输舰、“磐石号”油弹补给舰、锦江级巡逻艇和成功级护卫舰。此外,该公司还承担了台湾自制潜艇“海鲲号”的研发任务。
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台湾当局巡防舰艇的研发工作。目前,台湾“海巡署”最大的舰船“宜兰舰”和“高雄舰”均由该公司研发制造。该公司还为台湾防务部门研发了轻型防空和反潜护卫舰。
龙德造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台湾军队“沱江级”导弹巡逻艇等多型导弹舰艇的制造商,目前还负责台军方无人船艇的研发项目。
攻卫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研发台军防弹衣、背心、盾牌、防爆漆以及特勤特工专用的防砍防割衣物、防割裤和战术防割手套等军警专用装备。此前,该公司因涉嫌从江苏省进口防弹纤维布,伪造“台产证明”出售给台湾防务部门,非法获利6700万台币(约合1652万人民币)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陈桂清在接受《环球时报》采访时指出,此次制裁措施传递了强烈的政治信号:大陆将对赖清德当局的“以武谋独”行为进行严厉反击,并对参与此行为的实体机构采取反制措施和严厉警告。对于具体企业而言,这些措施能够对支持“以武谋独”的台湾相关实体机构产生显著影响。
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郑剑在《环球时报》的分析中表示,此次制裁具有高度针对性,针对台湾军工企业近年来暴露出的产业链中存在的大量大陆元素。台湾当局所宣称的“防务自主”多为虚假,实际上几乎所有产品都无法完全独立研发。包括此次被制裁的企业,其生产所需的零配件、原材料,甚至关键软硬件都严重依赖大陆。此次制裁无疑将对这些企业的生产造成重大打击,特别是在大陆掌握关键材料的领域,甚至可能造成“致命打击”。陈桂清以攻卫股份有限公司为例,指出该公司长期依赖大陆进口大量防弹纤维等关键材料。大陆在防弹纤维领域具有显著竞争优势,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0%。在此背景下,将8家台湾实体纳入出口管制名单,禁止出口相关两用物品,并要求停止出口活动,对台湾防弹衣等防护材料的生产将产生重大影响。同时,在无人机产业方面,台湾在零配件和组装环节对大陆的依赖度高。尽管台湾当局试图通过“非红供应链”替代大陆产业,但若转向外国产品,成本将大幅上升,如无人机云台系统,台湾企业若使用澳大利亚产品,成本将远高于大陆产品。
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指出,制裁实施后,台湾自研军舰和其他军工项目的核心技术将直接受影响,生产经费和物资也会受到影响,因为许多产品依赖大陆。此外,这将对台湾自研武器的尝试产生威慑。
一边依赖大陆,一边支持“台独”挑衅,这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