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日本华人大胆宣称:“山东舰不过是现代版的北洋舰队,不论在吨位还是实力上,甚至都不及当年日本建造的航母。”

 

敬请点击右上角“关注”按钮,便于您参与讨论与分享,同时增添您的参与感。感谢您的支持!

北洋舰队,作为清朝末期亚洲规模最大的舰队,曾经一时风光无限,但它的“第一”并非源自自主研发,而是依赖于大量从德国等西方列强订购的军舰。

然而,该舰队腐败和偷工减料问题严重,如炮弹中掺杂沙子、舰船质量参差不齐,导致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于日本海军。

二战时期,日本的航母如赤城号,虽然以携带大量舰载机著称,但其技术却极为落后。赤城号排水量约为2.6万吨,可搭载91架螺旋桨飞机,但这些飞机没有雷达,作战方式依赖飞行员目视瞄准,作战半径有限,操作风险极高。

在中途岛海战中,赤城号开战不久便被美军摧毁,暴露了其战略上的脆弱。这些历史事实表明,过去的舰队和航母,无论是北洋舰队还是二战日本航母,都受到技术和体系的严重制约,无法与现代海军力量相提并论。

山东舰作为中国首艘国产航母,承载着国家海军现代化的重任,其吨位达到6.5万吨,可搭载30多架先进的歼-15舰载机,作战半径和打击能力远超历史任何舰队。

歼-15不仅具备3000公里的作战半径,还装备了超音速反舰导弹和先进雷达系统,具备全天候、多目标打击能力,相比二战时代只能目视瞄准的螺旋桨飞机,山东舰舰载机的战斗力实现了质的飞跃。

山东舰并非孤军奋战,背后有055型大型驱逐舰、核潜艇和东风系列导弹的全方位作战体系保护,特别是055大驱配备的“鹰击-21”远程反舰导弹,射程可达1500公里,实现对敌方核心目标的“点穴攻击”,极大扩展了海军作战深度和广度。

山东舰从设计、建造到舰载机芯片、飞行员训练、维护保障,全程由中国自主完成,体现了完整且成熟的军工体系和科研实力,相比依赖外购的北洋舰队,山东舰标志着中国军工自主能力的历史性跨越。

如今,日本自称拥有“航母”,实则是在《和平宪法》限制下的“多用途驱逐舰”或“直升机航母”,吨位多在两万吨左右,被视为“微型航母”。

这些舰艇的主要功能偏向防卫和直升机作业,与山东舰主打的多用途舰载战斗机舰载机平台不可同日而语。日本航母在作战上高度依赖美国的预警机、电子战系统和海上支援,若失去美国的保护,其作战和自卫能力将显著减弱。反观山东舰,它拥有覆盖第二岛链的远程打击能力,并具备相当程度的独立作战能力。

一些人将日本的“多用途驱逐舰”与山东舰进行比较,却忽略了两国军事实力的根本差异,也忽视了现代海军作战体系的重要性。

部分日本及海外华人常常倾向于贬低中国的成就,这种“西方强大、我们弱小”的心态使他们忽视了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。

山东舰的实力提升并非仅仅是吨位和飞机数量的比较,而是其全方位综合作战能力的体现。面对这些现实,仅凭历史舰队的比较来评判高低,显然是不客观甚至是故意贬低。

现代战争已成为信息化、智能化的战争,仅凭排水量或舰载机数量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战斗力。山东舰所代表的是中国整体工业和科技实力的提升,标志着中国从“近海防御”向“远洋深蓝”的历史性跨越。

山东舰并非北洋舰队的翻版,也不是历史的倒退,而是中国海军新时代的象征。它承载了中国航母制造业、舰载机技术和综合作战能力的最新成果,展现了一个自信崛起的国家在现代海权竞争中的坚定步伐。

面对挑衅和质疑,我们应以事实为依据,以实力为证明。那些停留在1894年甲午海战或1945年二战旧影中的言论,只能说明发言者的知识局限。

如今,我们站在2025年的今天,中国海军以山东舰为起点,正稳步迈向世界一流海军的行列,守护着国家的海洋权益和区域安全。未来的海权竞争,属于那些拥有技术、实力和远见的国家。#MCN微头条伙伴计划#

图片[1]-一位日本华人大胆宣称:“山东舰不过是现代版的北洋舰队,不论在吨位还是实力上,甚至都不及当年日本建造的航母。”-萨沙资源分享网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