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言在先,天若欲使其亡,必先使其狂。
在7月4日的一次采访中,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公然发表狂言,公开要求中国“放弃核武器”,以此作为展现“诚意”的手段。
须知,中国同意签署《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》对东南亚各国无疑是“一大福音”,而他为何突然插手此事?这背后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胆量?
为了深入理解这场戏剧,我们必须先明白菲律宾与美国之间那层深厚的联系。
在这其中,2014年签署的《美菲加强防务合作协议》(EDCA)扮演了核心角色。
简单来说,这个协议允许美军在菲律宾建立和使用军事基地。
美军可在菲律宾的九个“合作地点”轮流驻扎、预先部署物资,并且有权升级基础设施,如建设跑道、燃料库和仓储区。
这些基地的选址相当“精心”,涵盖了吕宋岛北部靠近台湾的数个位置以及面向南海的巴拉望岛。
到了2023年,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进一步批准了四个新的EDCA基地。
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马尼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直言不讳,表示此举旨在“加强联盟”,以应对“地区威胁”。
在法理上,菲律宾保留了对其领土的主权,但在实际管理和进出安排方面,美军享有相当大的自主权。
这种合作关系使得美军能够在菲律宾的关键位置部署所需的设施。
例如,有消息称“堤丰”中程导弹系统将在2024年初部署在吕宋岛。这种导弹的射程可达2500公里,理论上可以覆盖东南沿海地区,且可能携带核弹头。
尽管美国和菲律宾均声称“没有计划引入核武器”,但并未设立任何核查机制。
表面上高呼无核化,实际上却对美军可能实施的核打击力量表示欢迎。
在这种背景下,特奥多罗公然呼吁中国“放弃核武器”,其野心显而易见。
这不仅仅涉及到硬件设施的建设,菲律宾在软件层面也被日益紧密地束缚。
据日本媒体4月份报道,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向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提出建议,将东海、南海、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地区视作一个统一的“战区”,即一个军事行动区域。
其目标十分明确:将分散的安全问题整合为一个可以共享情报、后勤和指挥的联合战区。
这一构想在美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和菲律宾之间迅速得到共鸣。
特奥多罗于6月30日提出,将东海与南海合并为一个行动区域的做法是“合情合理的”。在立陶宛国防部长萨卡利埃内访问期间,他于一次记者会上进一步阐述道:“此举将涵盖作战协同、领域意识协同、情报交换协同,以及相互强化我们的优势,以实现双重实时作战能力。”他还强调:“因此,这一概念目前已付诸实践,无需额外协议。”
菲律宾的EDCA基地成为这一“单一战区”中的核心部分。美军不仅能够在菲律宾部署,还能与日本和澳大利亚共享后勤网络。
日本直接承诺向菲律宾提供二手海军驱逐舰,以增强其海上监控能力。
澳大利亚也在增强联合登陆演习及训练计划。
这些举措均旨在紧张局势下实现多国部队的迅速协作。
从菲律宾的视角来看,这一合作不仅带来了军事援助、装备及技术支持,还获得了国际政治层面的认可。
然而,代价同样显著。
菲律宾的安全政策正逐渐丧失其自主性。
在当前的四方机制中,菲律宾难以对指挥链进行改动。
一旦中美发生冲突,菲律宾的港口、机场和军事基地很可能会成为首批被投入使用的战略前沿。
这实质上等同于“交出钥匙”,表面上看似获得了保护,但实际上却将自己困在了他人的屋内。
这种情况下,菲律宾面临着明显的矛盾:一边高呼“无核化”,要求中国“展现诚意”,一边却在本土接受美军的“准核化”能力,并积极参与多国联合战区的部署。
对此,东盟内部并非没有意见。
马来西亚、印尼等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东南亚无核武器区的维护。
东盟国家经过数十年的努力,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终于给出了明确的回应。
作为该条约的签约国,菲律宾却在实际行动中允许美军引入可能携带核武器的系统,这给东盟的无核化共识带来了挑战。
在讨论“无核化”议题时,菲律宾很少提及美军在该地区的部署问题,更不会涉及美国至今未签署《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》附加议定书的事实。
该附加议定书的构想相当简单,即要求五大核国家承诺不在东南亚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。
中国和俄罗斯均已表态愿意签署此议定书,而美国则以“需进一步审议”为由拖延签署。
与此同时,菲律宾国防部长却专注于指责中国,要求中国“先行放弃核武器”,这种做法在外交层面显得非常偏颇且尴尬。
相对而言,我国在核政策方面的立场更加稳定。
数十年来,我国坚守“自卫性、有限性、不首先使用”的核战略原则,这一原则不仅体现在国内政策文件中,而且在国际交往中持续得到强调。
在五个核武器国家中,我国是唯一一个明确承诺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”的国家。
这表示我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主动使用核武器,只有在遭受核攻击的情况下才会作出反击。
此政策显著减少了核冲突升级的可能性,并为区域安全增添了可预见的因素。
我国致力于促成该议定书的签署,其目的在于确保东南亚地区实现无核化。
若该区域陷入核武器竞赛,最先受到影响的将是那些岛屿国家。
菲律宾自身也应有所觉悟。
然而,它所采取的策略并非寻求合作,而是为外部强国预留空间,甚至愿意充当“战场”。
一旦局势失控,那些基地与港口是否会演变成潜在的火药桶?
那么,谁将承担起保障民众安全的责任呢?
菲律宾国防部长声称“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核武库之一”,由此可知,中国接受《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》对东南亚而言无疑是一份天赐的福祉,菲律宾理应感到幸运。
然而,如果菲律宾国防部长提出“销毁核武器”的诉求仅仅是为了在国际舞台上提升自己的影响力,那么他必须准备好面对以下问题:
在接纳美国堤丰导弹系统、在四国单一战区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,菲律宾究竟是在寻求安全,还是愿意将自己置于大国博弈的前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