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年的夏季,消费者在购买荔枝时遇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市场上摊位上宣传的荔枝售价为10元3斤,而相邻的超市冰柜中同样的荔枝却标价为298元一箱。广东茂名的果农老陈在凌晨三点钟就起身,冒着黑暗采摘荔枝,但他的收入却大不如前,去年一棵树的售价能达80元,而今年却只有20元。尽管全国荔枝的产量今年增长了40%,但大部分仍是传统的妃子笑品种,导致价格下跌,果农的收入也随之减少。
在东莞,李姐种植了一种名为观音绿的荔枝。每颗荔枝上都附有一个二维码。去年,这种荔枝的最高售价达到了88元。李姐表示,这种荔枝的果肉厚实,香气浓郁,且保存时间可达半个月而不会变质。顺丰冷链中心的员工向我透露,空运一箱荔枝的运费相当于购买三箱普通荔枝的费用,而北京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可能是产地价格的五倍。
林教授,来自福建农科院,正指导果农使用特制的剪刀对荔枝树进行“瘦身”处理,以减少果树的负担,避免过量结果。在漳州的一个试验田中,这种方法已被应用了七年,期间产量保持稳定。然而,许多老农仍然持有“树累果多才能赚更多”的传统观念。
当荔枝市场滞销之际,广东茂名的冷库内充斥着无人问津的鲜果。广西的果农张老将其荔枝加工成干果,其售价是同等重量鲜果的三倍。北京的白领小王在网上购买荔枝,结果一半果实已经腐烂,在退货时发现物流单上标注为“冷链运输”,然而包装中仅有两块冰袋。
在超市的货架上,妃子笑和冰荔并排而放,价格标签相差竟达二十倍之多。有人认为高价并不物有所值,但也有人愿意为那新鲜的味道支付额外的费用。正如荔枝树与人一样,一旦过度劳累,便无法结出优质果实。
站在水果摊前,目睹那鲜红诱人的荔枝,我忽然领悟到,价格不仅仅是数字的体现。老陈家的荔枝树今年收入减少了三万,而李姐的荔枝却能以高价售出,这其中的差距,不仅仅是品种的差异,还涉及到冷链物流、二维码技术以及那些愿意为品质多付代价的消费者。